
1、富含的主要成份
黃酒發源于中國,與啤酒、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,是真正的國粹。
“酒為百藥之長”,特指黃酒。黃酒的養生保健作用,為人們所推。我們的先祖在飲酒過程中發現黃酒有“護肝、通血脈、溫腸胃、潤皮膚、養脾氣、御風寒、行藥勢、除天下氣開胃下食、殺百邪毒氣、止腰膝疼痛”等功效,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營養豐富,且易吸收
二、幫助消化,促進食欲;
三、舒筋活血,預防血栓
四、美容養肌,延緩衰老
五、保護心臟,降低血脂、膽固醇,延緩血管硬化;
六、鎮靜降壓,提高肝、腎機能
七、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,可做藥引子,提高藥效。
黃酒中已檢出的無機鹽達18種,包括鈣、鎂、鉀、磷、鐵、鋅、等。黃酒中的維生素B、E的含量也很豐富,主要來自原料和酵母自溶物。黃酒中的蛋白質含量為酒中之最,每升酒的蛋白質含量達16g,是啤酒的4倍。黃酒中的蛋白質多以肽和氨基酸的形態存在,易被人體吸收。肽具有營養功能、生物學功能和調節功能。含有多酚、類黑精、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,具有清除自由基,預防心血管病、抗癌、抗衰老等生理功能。
黃酒中的氨基酸達21種之多,且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。每升黃酒中的必需氨基酸達3400mg,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氨基酸僅為440mg或更少。
黃酒含豐富的功能性低聚糖,如異麥芽低聚糖、潘糖、異麥芽三糖含量達6g。這些低聚糖是在釀造過程中,物料經微生物酶的作用而產生的。功能性低聚糖進入人體后,幾乎不被人體吸收、不產生熱量,但可促進腸道內有益微生物雙歧桿菌的生長發育,可改善腸道功能、增強免疫力、促進人體健康。
經現代科學研究證明,黃酒含有二十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,其中八種是人體必需氨基酸,氨基酸的含量是啤酒的11倍,葡萄酒的2倍,其發熱量是啤酒的5倍,葡萄酒的1.5倍。除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有機酸外,還含天然的雙歧因子,通過小白鼠的喂養實驗,證明在增強抗疲勞、增強性能力和抑制腫瘤方面有明顯效果。
營養學家已經證實:飲用黃酒有通經絡、厚胃腸、養脾扶肝、增進食欲、消除疲勞等諸多益處,長飲者會感到胃口舒適,食欲振作,睡眠香甜,周身發熱,氣色紅潤,頭發黑,光亮有神。在抗疲勞、抗腫瘤和提高性能力方面有明顯功效。至今,許多人已經把黃酒作為養身的乳汁,為二十一世界時尚飲品,最佳養生補品,每日必飲。
黃酒具有補血養顏、活血祛寒、通經活絡、增強體力、補腎功效、抗衰護心、祛腥膻、解油膩等功效。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,預防感冒,黃酒還可作為藥引子。《本草綱目》上說“諸酒醇不同,唯米酒入藥用”,米酒即黃酒,它能氣通血脈、厚腸胃、潤皮膚、散濕氣、養脾氣、扶肝、除風下氣、熱飲甚良、能活血、味淡者利小便”。
2、飲用黃酒的好處
飲黃酒的7大健康理由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,有“液體蛋糕”之稱。其營養價值超過了有“液體面包”之稱的啤酒和營養豐富的葡萄酒。
1.含有豐富氨基酸:黃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,還含有18種氨基酸,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。這8種氨基酸,在黃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.葡萄酒多一至數倍。
2.易于消化:黃酒含有許多易被人體消化的營養物質,如:糊精、麥芽糖、葡萄糖、脂類、甘油、高級醇、維生素及有機酸等。這些成分經貯存,最終使黃酒成為營養價值極高的低酒精度飲品。
3.舒筋活血:黃酒氣味苦、甘、辛。冬天溫飲黃酒,可活血祛寒、通經活絡,有效抵御寒冷刺激,預防感冒。適量常飲有助于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并可補血養顏。
4.美容抗衰老:黃酒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,維生素B1、B2、尼克酸、維生素E都很豐富。黃酒中含有大量糖分、有機酸、氧基酸和各種維生素,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。由于黃酒是以大米為原料,經過長時間的糖化、發酵制成的,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質被酶分解成為小分子的物質,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因此,人們也把黃酒列為營養飲料酒,長期飲用有利于美容、抗衰老。
5.促進食欲:鋅是能量代謝及蛋白質合成的重要成分,缺鋅時,食欲、味覺都會減退,性功能也下降。而黃酒中鋅含量不少,如每100毫升紹興元紅黃酒含鋅0.85毫克。所以飲用黃酒有促進食欲的作用。
6.保護心臟:黃酒內含多種微量元素。如每100毫升含鎂量為20~30毫克,比白葡萄酒高10倍,比紅葡萄酒高5倍;紹興元紅黃酒及加飯酒中每100毫升含硒量為1~1.2微克,比白葡萄酒高約20倍,比紅葡萄酒高約12倍。在心血管疾病中,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。因此,適量飲用黃酒,對心臟有保護作用。
7.理想的藥引子:相比于白酒、啤酒,黃酒酒精度適中,是較為理想的藥引子。而白酒雖對中藥溶解效果較好,但飲用時刺激較大,不善飲酒者易出現腹瀉、瘙癢等現象。啤酒則酒精度太低,不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。藥引是引藥歸經的俗稱,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,起“向導”的作用進行針對性治療。它們不僅與湯劑配合,更廣泛地和成藥相配合在一起應用。另外,“藥引子”還有增強療效、解毒、矯味、保護胃腸道等作用。
在輔助醫療方面,黃酒不同的飲用方法有著不同的療效作用。例如涼喝黃酒,有消食化積、鎮靜的作用,對消化不良、厭食、心跳過速、煩躁等有顯著的療效,燙熱喝的黃酒,能驅寒怯濕,對腰背痛、手足麻木和震顫、風濕性關節炎及跌打損傷患者有益。
此外,黃酒還是中藥膏、丹、丸、散的重要輔助原料。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、燒煮、蒸炙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,據統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制。
3、黃酒分級
國標黃酒分類在最新的國家標準中,黃酒的定義是:以稻米、黍米、黑米、玉米、小麥等為原料,經過蒸料,拌以麥曲、米曲或酒藥,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。
根據黃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為以下4種:
1.干黃酒:“干”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,總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.0G/L。口味醇和、鮮爽、無異味。
2.半干黃酒:“半干”表示酒中的糖分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,還保留了一些糖分。在生產上,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,相當于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,總糖含量在15.0G/L~40.0G/L,故又稱為“加飯酒”。我國大多數高檔黃酒,口味醇厚、柔和、鮮爽、無異味,均屬此種類型。
3.半甜黃酒:這種酒采用的工藝獨特,是用成品黃酒代水,加入到發酵醪中,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,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,由于酵母菌數量較少,對發酵醪中產生的糖分不能轉化成酒精,故成品酒中的糖分較高。總糖含量在40.1G/L~100G/L,口味醇厚、鮮甜爽口,酒體協調,無異味。
4.甜黃酒:這種酒一般是采用淋飯操作法,拌入酒藥,搭窩先釀成甜酒釀,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,加入40%~50%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,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酵作用,總糖含量高于100G/L。口味鮮甜、醇厚,酒體協調,無異味。
4、黃酒中微量物質
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
能量66 千卡
蛋白質1.6 g
鈉5 mg
鎂15 mg
磷21 mg
鉀26 mg
鈣41 mg
錳0.27 mg
鐵0.6 mg
銅0.07 mg
鋅0.52 mg
硒0.7 μg
維生素B1(硫胺素)0.02 mg
維生素B2(核黃素)0.05 mg
煙酸(煙酰胺)0.5 mg
下一條信息:黃酒的功效與作用